每个设计师都是“处女座”。
色彩的偏差、图纸的毫厘,Ta们锱铢必较;从视觉到质感,从结构到造型,要美,更要完美。
因为行业属性,设计师群体待在办公室的时间普遍要比其他行业的人群更长。那么,让这样一群美商偏高、细节控、“控制狂”的设计师给自己设计办公室,Ta们会拿出怎样的作品?
依山、临江。门前车水马龙的滨江路、背靠观音古刹和文峰塔。本案办公室所在的重庆保利中心,完美地形成了一处闹中取静、极具重庆山水人文特色,同时又具备现代主义风格的包豪斯建筑群。
静下心来,站在3楼巨大的玻璃幕墙前,俯瞰滚滚长江,聆听翠山梵音,享受着这座喧嚣城市少见的宁静,这让我们也不禁打量与思考所处的世界——自然与城市化是否必然矛盾?现代建筑的同质化对地域特色的挤压是否真的无解?……
以及,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到底需要的是怎样的办公空间?
星翰的主力设计师团队,一起合作完成了这个送给自己的作品——SINHAN星翰办公室的设计。
▲本案为一层隔两层的隔层结构设计,整个上下层空间围绕中间的电梯间展开。左图:一层平面图。右:二层平面图。
自然入室 人文生长
Nature and Humanities
—
对于每一个身处重庆的人来说,都很难不爱上这座大山大水、性格分明的城市。而对设计师而言,的,莫过于它独特地势带来的不同层次的空间交叠,给人们带来的许多非常规空间感受。
在这次办公室的设计中,设计们也希望因地制宜,兼容优越环境的同时,把重庆元素融入其中,致敬城市。
电梯门打开的那一霎那,会产生对公司的印象。于是我们把电梯口也纳入了设计范围,来实现设计的整体感。
为了解决电梯出口进深较窄、空高较高的竖向问题,设计结合了重庆建筑语言中,“梯坎”、“石板路”、“灰砖条石的民国建筑”、“跨江索道”等意向,用竖向大块面铺装的方式,向两边延伸动线。
当5米高的玻璃门缓缓拉开,前台映入眼帘,在空间中打造一个退台,是人与空间的对话,也是对重庆梯坎文化的传承。
以前台为中心,左手硬装、右手软装,就像站在一个路口,往左往右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5.1米的建筑层高,800~1000㎜的梁结构,为了化利用空间,做夹层是选择。
四方通透的玻璃幕墙,赐予了我们几乎360°全方位的室外景观。为了不辜负幕墙的尺度,让每位员工都能共享完整的室外景观,我们借鉴了重庆本土吊脚楼的形制结构,在分层的同时,与玻璃幕墙保持一定的距离,让空间上下依然可以互通和流动。
▲上下层衔接的1号楼梯处
▲2号楼梯处(2层视角)
▲2号楼梯处(1层视角)
▲上下层衔接的3号楼梯处
四面通透的格局,打破了建筑与自然的隔阂。不破坏先天条件,邀景入室,树影、波涛、天光、流云……都可以成为室内的装饰。
▲CEO办公室,靠山望江 ▼
▲一层开放式大会议室。室内“星翰灿烂”,室外翠山梵音
流动的空间
打破沉闷,建立归属感
Flowing Space
—
围绕着建筑核心筒,一层的3条动线延伸出的3个楼梯通往二楼夹层,上下的互通,并实现公司所有板块的串联。
而在如“回字形”的动线回环中,时而甬道狭长,忽而豁然开朗。
▼ 二层硬装设计部 ▲
开放、无边界的办公环境,打破“格子间的焦虑”,身心舒展的氛围,才是灵感与创意的盟友。
▲二层 半开放式小会议室
除了功能性空间,我们还从员工的心理诉求考虑,打造了一些舒适的边缘空间,柔化工位摆放的序列感,通过共享空间的营造,建立同事们的归属感。
星翰也有自己的艺术品研发部,为此,我们也在边缘空间中,拓展出一些小小的“展台”,陈列艺术品的同时,也装点办公空间,让公司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 软装总监办公室 ▼
流动的空间,轻松的氛围,不拘泥于固定的办公室格局,把星翰人对这座城市的情怀、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设计的热爱注入这方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中。
让办公环境更美好,上班也能变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