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式风格,相信有不少人会想到榻榻米、LDK、下沉式玄关......感觉没了它们,日式风格相当于是丢了灵魂。
今天这个家,不太一样,不光没有那些代表元素,就连下沉式玄关都是“加大版”的。
但是,照样不影响它的日式味道,不光日杂感满满,还让日剧里的家成功的走进了现实。
屋主Sunday是一个热爱时尚、穿搭,喜欢一切可爱事物的女生。留学回国之后,她从父母手中接过了这套老房。
有了独居的机会之后,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装修前,她就确定了日式风格,与其说是风格,不如说是Sunday目前想要的一种生活状态。
无论面积大小,一个能松弛自洽的房子。
本案为老房改造,原始户型的入户比较狭窄,没有单独的换鞋区域。
另外,就是老房的通病,暗卫,采光和通风都不太理想。
改造前喜欢买买买的Sunday还需要一间足够大的衣帽间,来满足自己的储物需求。
在仔细分析户型,结合屋主Sunday的需求之后,设计师主要做了以下重点改造:
◯ 增加口袋门设计,打造鞋帽间、入户间和客厅的双洄游动线;
◯ 将主卧的衣帽间改为主卫,通过旋转玻璃窗改善采光和通风问题;
◯ 将主卧和次卧的过道区域打通,增加西厨,打造开阔的客餐厅。
改造后°1
“加大版”下沉式玄关
鞋帽间好用,收纳力Max
首先,就是要解决Sunday的衣物收纳难题。据不完全统计,Sunday差不多有80多双鞋,衣服更是数不过来。
由于原始户型的入户区域过于狭窄,没有单独的换鞋区。
所以设计师将靠近入户的次卧改为鞋帽间,与走廊搭配使用,实现进门后就能脱鞋换衣,衣物也得到了的收纳。
整个入户走廊和鞋帽间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加大版的下沉式玄关,换鞋区选择了瓷砖,打扫起来更省事。
衣帽区做了地台,坐下换鞋更方便,还能起到区域划分的作用。
鞋帽间用了口袋门 ,比起外挂的移门,可以直接推到墙的里面。
Sunday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切换私密和开放两种状态。
以鞋柜为中心,形成高效的洄游动线,不管是从入户走廊到鞋帽间,还是从鞋帽间到客厅、卧室,动线更流畅,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收纳力Max的通顶衣柜,对面是壁挂的金属衣架,把常穿的衣服或者隔夜衣挂起来,拿取也更顺手了。
°2
客餐厅西厨相结合
做饭追剧两不误
将主卧与次卧的过道区域墙体打通后,客餐厅形成了一个开阔的整体。
设计师没有刻意追求传统日式的LDK,利用过道空间改造后的西厨餐区更符合Sunday的使用习惯。
岛台与餐桌实现无缝衔接,新增加的水吧台,摆上面包机、咖啡机等小家电,满足Sunday日常的使用需求,还承担起了餐区的储物功能。
下班之后,Sunday直接就能在西厨做一些简餐,不用来回往中厨跑,还能一边做饭,一边追剧,一点都不耽误。
作为餐厅和客厅的分界线,吊顶也做了原木色装饰,视觉上更加统一,还能跟客厅的地台相呼应。
客厅选择了体量较小的日式家具,方便移动,随时可变,主要是能保持新鲜感。
屋内的每一个家具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日杂感满满。
在这个家中,你还能看到很多的定制家具,每一样都是经过Sunday的精心挑选,比如这个边柜。
先开始在网上找了很久,不是款式不喜欢,就是高度不合适,还得定制才行。
边柜,也是展示柜,别看它体积不大,实际上能装不少东西,台面还可以放Sunday心爱的音箱。
热爱烹饪的她,对厨房的需求相对简单,更追求实用性。双II型的布局,洗菜、切菜完成之后,转个身就能开始烹饪,非常方便。
长虹玻璃门+不锈钢门套的组合,保证采光度和私密性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防污效果。
°3
给暗卫“开扇窗”
采光通风都解决了
作为她满意的空间,改造后的主卫不光解决了采光和通风问题,面积也更大了,还做到了干湿分离。
墙上的马赛克瓷砖,是Sunday专门花时间陪师傅贴的,工艺做得很丝滑,铺贴和美缝都非常细致。
拆除主卫的部分墙体,增加定制的中轴旋转长虹玻璃窗,兼具美观和实用,保证了空气的流通,同时向客餐厅借光,采光问题也给解决了。
作为Sunday日常的休息空间,主卧没有用过多的装饰,整体简单舒适即可。
整个柜子都是为Sunday的手办、玩偶准备的,除了收纳,飘窗还可作为休闲区使用,特别适合在这里放空或者阅读。
父母偶尔过来小住的次卧,设计得更加简约实用。
只增加了双人床,搭配衣柜,保留客卧的完整功能,让他们住着更自在。
在屋主Sunday眼中,家就跟人一样,需要不断磨合,慢慢相处,这样才会越住越舒服,独居的生活状态才能持续在线。
对于风格也一样,不必完全追求日式风格里的那些条条框框,永远都是适合自己才重要。
这样不刻板的日式小家,你们喜欢吗?大家还有哪些想了解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