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湖水為鄰,與花草相伴,與清風共舞,與薄霧飄飛,與竹林共語。從自然之間得尋滋養,為囿於塵世間的心靈,洗去蒙塵。
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最幸福的人生,就在一杯一盞之間,在生活的細微處。
「木棉花」本就是深圳一道著名的風景線,因為其火紅色的花瓣遠看就像一團燃燒在枝頭的火苗,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徵,又被稱作「英雄花」。而木棉花酒店品牌的名字就同這種花一樣,有一種充滿內在力量的感覺。
成都東安湖木棉花酒店作為西南地區首家木棉花,主要服務於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不過其強烈的度假感也讓這座酒店從去年底開業以來就成為成都周邊「宅度假」的主要選擇之一。酒店地處成都龍泉驛。“龍泉驛”沿襲至清末,既是驛站的名字,也是地理名。清末後,驛站廢置,“龍泉驛”成為歷史地名,沿用至今。
成都東安湖木棉花酒店室內提取四川地貌,建築語言,當地文化,龍泉驛等為設計元素,將古代驛站的生活方式融入空間,令賓客穿越時空,感受當年一派繁華盛景。
在體驗、回憶、感知了各種成都的茶館、老街、集市後,找回那種久違的“放鬆”是我們想要呈現的空間語言。
大堂區,我們採用巴蜀傳統藤編工藝,將藤編的結構美與立面感糅合在空間之中。
一進入空間,人的眼光便被吸引,空間的張力與城市的魅力似乎由此為軸心逶迤展開。
四川盛產竹,在成都茶館喝茶總能尋得人與天地草木相和的自然之境。空間懸掛的藝術燈具設計靈感取自於竹節,引人沉浸在品茗與草木好景營造的空間之中,體味與天地人和之樂。
成都人喝茶講究舒適、有味。茶館椅子都是竹靠椅,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
從某種角度來說,竹椅、銅壺、藤編等符號構成了成都茶文化屬性和精神世界,我們將這些具象的實體存在提煉變異,轉化為空間中的藝術表達。
室內採用藤編工藝屏風、隔斷屏風以及大量通透採光的形式,將地域文化符號和空間線條及功能婉轉糅合,將驛站老茶館的氣氛烘托至極。
人穿過空間,有開放與半圍合的交替的連續感受,空間更加靈動。
古樸的老竹椅,精緻的銅壺,每一處都在不斷強調驛站茶館文化符號,用文化意象與設計表達上的認知和趣味,來拉近空間與人在心理的、尺度的、回憶的距離。
以採茶簍為靈感設計的原創藝術燈具,給人帶來新奇感,亦是詩意與藝術的格調昇華。
在這些特有地域文化符號呼應下,空間功能與空間景觀之間構成了層次豐富的遞進關係,為大家提供了獨特趣味的視角與體驗。
休閒區臨窗而設,毗鄰戶外庭院,人靜坐此處,天光雲影、山石水致盡落入眼底,愜意悠悠。
延展留白的臻致美學,呈現出簡約大氣的藝術調性。
以藝術之名,聊百味人生。一席川菜,一壶川酒,一出川戏,一桌麻将……不论贫富,你都可以在成都找到惬意生存的空间。
全日制餐廳有著上下兩層的空間,一層為散座,可供應烤鴨,火鍋,自助早餐等豐富的餐飲。二層為包房區,可承接聚會,宴請,商務等活動。
一層為“街”二層為“閣”,亭臺樓閣,仿佛置身於龍泉驛當年繁華的商業盛景。
室內格局與造型上與茶館戲臺一脈相承,以木結構為主。
紅磚是具有年代質感成都建築的表達,不同編織紋理的紅磚牆,寄予空間平衡張力的同時,讓設計的美學趣味與城市建築觀念藏在空間內。
空間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起承轉合之間讓傳統與新潮發生著奇妙的碰撞與交融。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成都熱熱鬧鬧的市井煙火氣,早已把每條街巷的石板路浸透了。
我們將空間化整為零,劃分出:火鍋區、烤鴨區、自助餐飲等,滿足不同功能做分區。
選用當地材料如木、陶瓷、藤編、竹椅,於傳統與現代糅合之中,感受雅致隨興的成都味道。
紅磚沉澱著歷史基因,呈現出獨特的現代時尚與古典優雅的時空交錯之美。
細細品留白, 慢慢寫生活。旋轉樓梯區域的“留白”亦是對生活的尊重。
塑造一個內與外聯系的自然場域,承載著對過去、未來的記錄。
大自然的純樸木色結合灰色洞石構建起空間的序列感。
康體區以龍泉驛的泉眼為靈感,表現龍泉驛的韻律美感。
泳池建築意向的斜坡屋頂,指引視覺向外推遠。
以古代夜市燈火為靈感,結合手工竹編工藝打造的藝術燈具,簡雅安靜,訴說著生活本有的溫情與安心。
溫潤的暖木,自然的藝術光感,空間也多了些許柔情與溫馨。
延續龍泉驛驛站人文風格特點,客房整體空間以暖色為主基調,以現代的設計手法融入傳統藤編織做屏風造型。
床頭吊燈以驛站竹編籃簍為原型簡化設計為創意裝飾燈具。
迷你吧造型宛如驛站的茶櫃既有傳統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設計功能。
一片光、一清風、一壺茶、一本書、一心境,慢煮生活。
簡潔的線條,純靜的肌底,怡然自得。
室內環境滲透統一,生活的悠閒又不違背自然初心,空間擁有了更無盡無窮的魅力。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棲於室內,這裏便是最溫暖的居住有停留的“家”。
新與舊的搭配、傳統與時尚的碰撞。
視野開放的露臺與大運會賽事場館對望,情趣交感在此共鳴。
穿過成都獨有的生活氣質,開啟有溫度、有質感的成都生活想像。